拗柴是一種常見的運動傷害。當發生拗柴時,常見的情況是腳踝向內或向外扭曲超過正常範圍,這特別容易對腳腕周圍的軟組織造成損傷。腳腕的韌帶、關節和肌肉是支撐和穩定腳腕的重要結構,當這些組織受到損傷時,可能會引發腳腕疼痛,甚至出現拗柴後的後遺症。
1)拗柴後感到腳腕外側面有痛楚 :
前腳腕韌帶拉傷而感到的痛楚
拗柴的症狀:
-
通常是將腳腕向前向內伸展會有痛楚
-
腳眼位置有痛楚
-
有瘀血積聚在腳眼位置
病人在接受治療前、治療後的相片,我以看到在接受物理治療後,腳腕的腫脹大量減少。
大部份病人拗柴的方向都是向內拗柴的,所以腳腕外側面有痛楚,很多時候的成因都是拗柴後而造成的韌帶拉傷。通常病人感到痛楚的時候,就是將腳腕向前向內伸展會有痛楚。腳腕外側有三條腳腕韌帶,包括:
-
前腳腕韌帶 (ATFL)
-
側腳腕韌帶 (CFL)
-
後腳腕韌帶 (PTFL)
拗柴後的治療方法及原則:
消炎、消腫及幫助韌帶加快促進復原
我們物理治療能夠幫用不同儀器消炎及消腫,及幫助韌帶加快促進復原。
我們能夠幫助拗柴後腳眼消腫的方法有:
-
超聲波
-
針灸
-
拔罐
-
射頻儀器、衝擊波等
正在做超聲波儀器幫助韌帶消炎及腳眼消腫
正在做針灸治療幫助韌帶消炎及腳眼消腫
有時如 果出現韌帶拉傷後的嚴重腫脹,我們可以使用放血治療,幫助解決腳腕腫脹問題。
2)腳腕前方有痛楚:
距骨向前移位而出現的痛楚
很多時候,病人也會告訴我們在踎低的時候,會感到腳腕前方有痛楚及不適的感覺。這是一個十分常見的現象,這是因為在發生拗柴時,腳踝周圍的組織受到壓力和拉力,這可能導致距骨 (Talus) 在腳踝關節中移位或脫位。距骨是位於腳踝和腳腕之間的一塊小骨頭,它在腳踝的運動和穩定性中起著關鍵作用。
這種移位通常是由於韌帶的損傷,特別是腳踝前距內側韌帶(ATFL)和腳踝外側韌帶(CFL)的拉傷或撕裂。當這些韌帶受損時,它們失去了對距骨的正常支持,使得距骨容易向前移位 (Talus Anterior Translation)。這種移位可能導致距骨與骨頭和其他結構之間的關節表面不對稱接觸,增加了關節的壓力和摩擦。
拗柴的後遺症:
很多時候,長期存在的距骨移位問題可能導致 1)慢性腳踝不穩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 和 2)關節退化,進一步增加了受傷和疼痛的風險。
治療方法:用手法治療幫助關節復位
根據臨床檢查,我們可以做相對應的治療手法幫助關節復位,我們可以有兩個針對性的手法:
1)幫助距骨 (Talus) 向後復位 (Ankle Talocrural Joint AP Glide Mulligan Movement with Mobilisation)
2)幫助腓骨 (Fibula) 向後復位 (Fibular AP Glide with Ankle Plantarflexion)
正在做手法治療幫助腳腕關節復位
正在做手法治療幫助腳腕關節復位
對於距骨移位問題,手法治療是最為合適的治療方案。我們的物理治療師擅長用手法治療,解決各種拗柴後腳腕痛的問題。我們可以根據個人情況制定相應的治療計劃,以最大程度地促進康復和復原。
3)腳腕痛一路延伸到前方小腿位置:
小腿前方肌肉拉傷及發炎
很多時候,病人也會告訴我們,初時只是感到腳腕有不適,但是慢慢逐漸痛楚一路延伸至小腿前方。這個問題,通常是因為拗柴後,除了關節及韌帶拉傷,也同時拉傷了小腿前方肌肉,通常受傷的肌肉包括:
-
腓骨長肌 Fibularis Longus
-
腓骨短肌 Fibularis Brevis
-
第三腓骨肌 (Fibularis Tertius)
-
脛骨前肌 Tibialis Anterior
這些肌肉全部都是由腳腕,一直延伸至小腿前方及側面。如果拗柴後,病人感到圖中小腿這些位置有不適及酸軟痛楚,大機會是拉傷了這些小腿肌肉。
治療方法:
我們可以用不同方法,放鬆這些肌肉,包括:
1)手法治療
2)針灸、拔罐
3)電療儀器
4)G5 肌肉放鬆儀器
通常治療大約三至四次便會有明顯成效。
正在做拔罐治療幫助放鬆肌肉
正在做針灸治療幫助放鬆肌肉
正在做電療治療幫助放鬆肌肉
4)腳腕後面有痛楚:
阿基里斯腱發炎
如果病人告訴我們拗柴後,感到腳腕後面有痛楚,這個問題,大機會是拗柴的時候拉傷了阿基里斯腱。阿基里斯腱是小腿後方肌肉的跟腱,連接着小腿後肌和跟骨。而它主要的作用,是與小腿後面肌肉與跟腱一起負責足踝關節蹠屈的動作 (Plantarflexion),即是踮起腳跟。動作例如奔跑、跳躍、單腳跳和跳繩都會令到它承受很大的負荷。
治療原則:
阿基里斯腱是連接着小腿後肌和跟骨,所以我們需要主力放鬆小腿後方的肌肉,包括: